2017.11.27
口述/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聽力師 楊琮慧 採訪撰稿/宣導教育部
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楊琮慧聽力師到職將滿五年,期間服務了約600個聽損兒家庭。聽著家長最初發現孩子聽損時的擔心──擔心孩子不會說話、擔心孩子需要就讀特殊學校,到家長分享著孩子聽懂指令、開口說話的喜悅,甚至還會有家長抱怨孩子「話太多」!從醫院轉赴雅文基金會擔任聽力師的楊琮慧一路伴著聽損孩子及其家庭成長,她深刻了解到雅文基金會聽力師這份工作實在不簡單,但工作的目的卻極為「單純」,就是幫助聽損兒聽得更好。
一不簡單:使家長更清楚孩子的聽力狀況
談起聽力師從何開始幫助聽損兒,她說:「聽損小朋友剛接觸基金會時,多數會接受聽力部的服務,雅文基金會的聽檢屬於行為聽力檢查,我們會將檢查結果和其他聽力相關報告交叉比對,因此前端如果孩子除了聽力檢查之外,還接受過基因、核磁共振、斷層掃描等檢查,也會請家長連同聽檢報告一併提供給基金會,如此能更精確掌握小朋友的狀況。」
聽損兒首次來基金會聽檢,除了在聽檢室測試,聽力師還會花許多時間和家長諮商,不只跟家長解釋聽損程度及類型,也會告訴家長孩子須注意的事項,楊琮慧舉例:「像是被醫師診斷有『前庭導水管擴大症』的小朋友,我們會告訴家長要避免孩子遭受到大力撞擊,並且提醒孩子的聽力可能會波動,所以定期聽檢尤其重要。」
二不簡單:助聽器大哉問,都問聽力師
基金會聽力師站在早期介入的立場,確認小朋友有配戴助聽器的需求後,還會瞭解家長讓孩子配戴助聽器的意願,再帶家長認識助聽器、告知選購考量,楊琮慧指出:「因為助聽器需要定期保養或故障送修,所以最好選擇交通距離方便的廠商,還有門市人員的服務態度和專業度、助聽器的保固期、助聽器送修是否能借備用機、廠商提供哪些售後服務…等,這些都是選擇廠商時要考慮的事項。」
然而,並非每位家長都能馬上接受孩子需要戴助聽器,「有時我們告訴家長小朋友的聽損程度是50分貝,但分貝數對家長是抽象概念,50分貝約平常講話的音量,小朋友還可以聽到別人說話,所以家長難免接受度不高。」這時楊琮慧會視孩子年齡做不同測驗,「如果小朋友夠大,我們會做『語詞聽辨測驗』,讓家長看到孩子確實有些語音聽不清晰,家長會比較能了解聽損對孩子聽語學習的影響。」
許多人消費前會參考網路上其他使用者的分享,家長購買助聽器前也會上網做功課。對此,楊琮慧強調選購助聽器不要只取信網路資訊,她說:「還是要以個人聽損類型和聽損程度來決定助聽器的型號,最好能試戴,部分廠商和雅文基金會的『輔具銀行』就可短期租借助聽器。」
即使是相同廠牌,不同型號的助聽器價格落差仍然相當大,除了擴音範圍是重要的考量,楊琮慧指出也須考量配戴者的生活環境,「像是小嬰兒生活環境單純,較不需要藍芽、噪音處理、方向性麥克風等功能,所以不是一定要購買規格最好、最貴的助聽器,加上助聽器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我們都會提醒家長衡量經濟能力再進行選購。」
三不簡單:助聽器配戴保養示範教學
當家長替小朋友選購好助聽器,小朋友和家長會再回到雅文基金會,讓聽力師透過儀器確認助聽器輸出的音量有沒有符合小朋友的需求。若有必要,聽力師會進一步調整助聽器音量設定,或是再讓孩子戴著助聽器做聽力檢查,確保矯正效益良好。
許多家長是第一次接觸助聽器,對於該如何維護、保養助聽器毫無頭緒,因此基金會聽力師也會告知家長該準備哪些保養小工具,並強調日常助聽器保養落實的重要性。
四不簡單:隨時支援,把偏軌的聽力拉回正軌
一旦小朋友能穩定配戴助聽器,再經過基金會團隊評估,便會替小朋友和家長安排定期的聽覺口語課程,此階段小朋友通常聽力穩定,只需定期追蹤,約四個月至半年做一次聽力檢查,但隨時都有可能需要再關切,楊琮慧表示:「要是聽覺口語師或家長反映小朋友聽能表現有異狀,可能是聽力產生變化,也可能是輔具設定不合適,此時我們會協助老師或家長先將初步可排除的因素排除,並且視需求安排檢查時間。」
聽覺口語師依循四個階段訓練小朋友聽的能力,依序為:察覺有無聲音、分辨不同語音、辨識語音並與意義連結,最後是理解對話並能回答問題。聽損兒和家長交給聽覺口語師上課後,聽力師仍是專業團隊的一員,隨時支援,楊琮慧說:「老師有時會回報小朋友的聽辨問題,如果特定的音總是聽混淆,除了加強聽辨訓練之外,也可能需要調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設定,得依原因提供合適處置或建議。」聽力師就像隨時待命的消防隊,幫助聽覺口語師和家長處理小朋友聽不好的問題,確保孩子聽得清晰,穩定學習聽語溝通。
雅文基金會約有三成聽損兒配戴人工電子耳,這是需要手術植入人體的聽覺輔具,不像助聽器只是放大音量,它的電流訊號可直接刺激聽神經,把聲音傳送到大腦,重度和極重度聽損者可考慮使用。因為需開刀植入,若家長正在考慮人工電子耳,基金會聽力師會特別和家長解說人工電子耳,並和家長討論孩子是否有植入需求,楊琮慧說:「我們會以小朋友的聽能表現和學習狀況來和家長討論。」
五不簡單:培養青少年自我管理聽能的能力
若聽損小朋友已具備流暢的聽語溝通能力,經評估不再需要定期上課,基金會聽力師和專業團隊仍會持續陪伴他們,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給予協助,諸如教導青少年看聽力圖,了解自己的聽力;提醒他們持續地聽語復健依然重要,在家要持續練習,並提供日常溝通的技巧。楊琮慧提到:「以前都是跟家長溝通,這些孩子長大了,可以自己告訴我他的需求,以及聲音聽起來的感覺如何,我們可以共同討論輔具怎麼調整。」
全為一個單純目的:助孩子通往有聲世界
問楊琮慧在基金會當聽力師和過往在醫院當聽力師有什麼不同,她說:「以前在醫院當聽力師大多遵循醫囑做聽力檢查,與病患面對面諮詢的時間並不長;來到基金會後,必須很清楚自己每次聽檢的目的是什麼,諮商時也需要更全面的考量,才能提供家長最合宜且可行的具體建議。」
雅文基金會聽力師雖然工作一點也不單純,但因為一個單純的目的,串起聽力師、聽覺口語師和社工人員,經由跨專業的團隊合作,指引聽損兒的家長一個明確方向,讓他們能夠專注替孩子鋪好通往有聲世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