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2023.06.06
雅文基金會中原中心5月27號(六)進行第二場的「社交互動課程」。幼兒班主題為「認識自己的情緒」;家長班主題為「人際互動」,以下將依序報導。
兒童團體課程
這堂是孩子們與講師第二次見面,孩子剛到教室時,對於老師蠻熟悉,孩子們都還記得老師的名字。這堂的團體有增加新朋友,講師準備了123木頭人,進行簡單的破冰活動,讓整體的團體氣氛熱絡起來。
講師首先提起上周的情緒怪獸繪本,帶領的孩子複習五種情緒,再引導到這周所要分享的繪本「菲力的17種情緒」,接著講師讓每個孩子都親手製作,自己的情緒手錶,每一位孩子都很投入在創作當中,更是利用色彩,展現自己的創作風格。
圖1:123木頭人,好好玩
家長團體課程
家長班的成員,上一次課程彼此進行自我介紹及相互熟悉後,再次見面大家互動、熱絡的氣氛增加許多,分別進行聽損家庭的交流,彼此分享心路歷程,相呼應第二次課程的主題「人際互動」。
心理師首先淺談心智理論,以日常生活中會運用到的例子舉例與家長們討論,透過討論家長們理解到,若具備心智理論能力,可以幫助自己理解並推論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在人際互動中做出進退得宜的舉止,並進一步探討影響人際互動的因素。
圖2:心理師淺談心智理論
心理師將兒童問題行為分成四種類型,請家長們共同討論並分享類型對應的行為有哪些,第一型「關注」,例如:孩子摔玩具、插嘴等,第二型「權力」例如:唱反調、說謊等,第三型「報復」例如:出手打人、弄壞同儕的物品等,第四型「自暴自棄」例如:生病的哭鬧、暴躁後的低落等。理解兒童問題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心理師帶領家長們探討兒童行為背後的信念。
最後心理師以練習社交技巧的方法做為結尾,各項技巧為:教練、模仿示範、正增強、利用同儕幫助,說明技巧多加練習且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讓人際互動的口語訊息、非口語訊息,彼此都可以清楚表達及相互理解。
圖3:大家一起討論社交互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