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4-6歲兒童的聽損兒社交互動課程於11月進行第四、五堂課「一起玩遊戲」、「大家來闖關」,課程目標是學習團體遊戲與共同決策、控制挫折或不滿情緒、增進問題解決方法。
今天延續上次課程以情緒卡作為開場,孩子們對於主動表達情緒、見面問候已較為熟悉且熱絡,因此老師以引導孩子間的相互注意、回應為主要目標。老師發現有孩子總是分享重覆的內容,也無法轉移注意到其他孩子分享的主題,可能是生活中習慣和大人互動,而不知如何和小朋友建立連結,於是老師適當地引導孩子留意他人說話,同時提醒孩子們發言要等待、輪流以及尊重他人。
接著開始團體遊戲,「快手搶球」是個簡單又刺激的搶球競賽,老師一拋出球,兩至三位同隊成員就要衝出搶球,再將球傳回給老師,之後再進行下一輪競賽。老師先讓孩子們預作心理準備,告訴孩子們:「輸了也沒關係」,趕快回到原位以迎接下一次的比賽。大部分孩子皆積極投入,相信自己有獲勝的機會,熱烈地爭取再度上場;但也有孩子較為退怯,尤其在增加難度時容易先行放棄,在老師鼓勵溝通以及同隊成員鼓舞下,也願意再嘗試;成員間表現漸趨勢均力敵,也讓競賽變得更有趣了!
緊張刺激的「快手搶球」讓孩子學習「輸了也沒關係」,以及與同隊夥伴相互合作。
「搶椅子」則是另個耳熟能詳的團體遊戲,除了隨時要注意音樂、搶椅子外,被處罰搔癢癢也是另一個互動樂趣,沒想到大家最愛的反而是共同遊行與身體玩鬧呢!大家也在同樂氛圍中化解了挫折感受、拉近彼此距離。最後一個遊戲是依指令跳格子比賽,需要視覺、粗大動作的協調,也需要有隨機應變的彈性,因此明顯地拉大成員間的勝負差異。孩子常出現的狀況是急於求快而亂跳,在老師的要求下重新嘗試,遵守遊戲規則才是公平、勝負的基礎。另一個狀況則是因貪快而造成危險,輕忽自己及他人的安全,在不斷地練習修正後,孩子們從不同遊戲中大大提升了挫折忍受度,也更能面對自我。
第五次課程「大家來闖關」,主要是教學不同情緒的因應方式,老師先引導情緒是可以區分程度的,讓孩子覺察並不是每次不舒服都需要強烈的行為反應,進而嘗試將感受表達出來。老師使用小方塊讓孩子作為情緒量化的方式,讓孩子可以理解抽象的感受與程度,接著老師以不同大小的表情圖,請孩子們彩繪自己由低至高強度的情緒樣貌,再分享不同事件以及討論解決辦法。過程中,有孩子沉默以執拗要求老師的關注,後來願意動手時,畫出了美麗開心的老師,但仍抗拒談及負面的心情;有孩子則說到和哥哥衝突時互打巴掌,並分享心情紓解的方法,就是抱抱媽媽!也有孩子投入於自我的創作中。
第二段活動則是「情緒來開演」,老師請孩子們演出互動情境,並思考解決困境的方式。老師先模擬常見的人際狀況題目,運用玩具和道具,孩子們一下就融入了想像角色,演練題目中有被批評嘲笑,是較感棘手的情境,老師藉此引導孩子自我對話的技巧,從中增強對自我的肯定,譬如「我覺得我的積木蓋得很漂亮」,同時學習分辨開玩笑與嘲笑,也是幫助孩子人我界限的設立,不易受到他人負向刺激的干擾。
最後,孩子們在練習回饋中結束,送給彼此間一個很棒的讚美,也為最後一次的社交課程預作分離準備喔!
「情緒來開演」活動讓孩子們學習分辨開玩笑與嘲笑,也幫助孩子不易受到他人負向刺激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