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募
EN
立即捐款 志工報名
  • 關於雅文
    • 關於雅文
      • 喬安娜與雅文
      • 使命與願景
      • 董事會
      • 簡介影片
    • 大事紀
    • 服務項目
    • 人才招募
    • 服務據點
    • 研究中心介紹
  • 雅文動態
    • 最新消息
    • 活動預告
    • 活動報導
    • 媒體報導
    • 友善溝通推廣
  • 雅文服務
    • 聽損兒聽語訓練
      • 聽覺口語訓練介紹
      • 聽覺口語師介紹
      • 聽覺口語教學成效影片
    • 聽力檢查、評估衛教諮詢
      • 聽能管理服務
      • 聽覺輔具介紹
      • 雅文檢測音
    • 家庭扶助
      • 社工服務
      • 政府社服補助資訊
      • 社服線上諮詢系統
  • 幫助雅文
    • 我要捐款
      • 線上捐款
      • 募款計劃
      • 捐款Q&A
    • 我要認捐出版品
    • 出版品
    • 我要當志工
      • 服務內容
      • 志工線上申請
      • 志工心得
    • 我要捐物資
    • 徵信
      • 與我們合作
      • 徵信
      • 愛心企業連結
  • 聽語發展指南
    • 新生兒聽力篩檢
      • 新生兒聽力篩檢衛教手冊
      • 新生兒聽力篩檢工具之認識
      • 新生兒聽力篩檢之重要細節
      • 聽力檢查建議流程
    • 聽語發展指南
      • 兒童語言發展
      • 聽力發展與聽損預防
      • 教養與溝通
      • 聽能管理與輔具
      • 居家聽力檢測
    • 家長討論區
      • 家長常見問答集
      • 家長分享
    • 聽損兒家長線上諮詢
  • 雅文資料館
    • 鄭雅文(Alana)專欄
    • 電子報
    • 期刊
    • 論文發表
    • 影音專區
    • 聽語發展指南
  • 聯絡我們
雅文基金會
捐款
主選單
雅文基金會
人才招募 EN
  • 關於雅文
    • 關於雅文
    • 大事紀
    • 服務項目
    • 人才招募
    • 服務據點
    • 研究中心介紹
  • 雅文動態
    • 最新消息
    • 活動預告
    • 活動報導
    • 媒體報導
    • 友善溝通推廣
  • 雅文服務
    • 聽損兒聽語訓練
    • 聽力檢查
      評估衛教諮詢
    • 家庭扶助
  • 幫助雅文
    • 我要捐款
    • 我要認捐出版品
    • 出版品
    • 我要當志工
    • 我要捐物資
    • 徵信
  • 聽語發展指南
    • 新生兒聽力篩檢
    • 聽語發展指南
    • 家長討論區
    • 聽損兒家長線上諮詢
  • 雅文資料館
    • 鄭雅文(Alana)專欄
    • 電子報
    • 期刊
    • 論文發表
    • 影音專區
    • 聽語發展指南
  • 聯絡我們
志工報名 立即捐款
聽語發展指南
聽語發展指南
首頁 > 聽語發展指南 > 聽語發展指南 > 兒童語言發展
  • 兒童語言發展
  • 聽力發展與聽損預防
  • 教養與溝通
  • 聽能管理與輔具
  • 居家聽力檢測
本網頁線上語音由賽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幫孩子趕走情緒小暴龍

聽內文
聽內文
發表人:鄭伊涵/聽覺口語師

前不久一則新聞引起社會關注,有對母子搭乘公車,因為孩子一直在車上哭鬧,而被其他乘客請下車。如果,您也是車上的其他乘客,您會用什麼方式面對?倘若,換作您是那名孩子的家長,您又會怎麼做?


大部分家長都曾經遇過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哭大鬧,家長當下通常是一臉尷尬、無奈,或是不知所措,甚至出現以下幾種反應:

  • 恐怖打罵型:「不打不成器啦!嚐過痛就會知道不能哭鬧。」
  • 恐嚇命令型:「不准再哭喔!把眼淚擦乾,不然你就自己在這裡。」
  • 冷潮熱諷型:「羞羞臉!誰哭得這麼大聲,好好笑喔!」
  • 順從溺愛型:「好了,你不哭爸爸就買玩具給你。」

如果運用的是以上幾種方式,孩子可能會哭得更加劇烈,下次依然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正確表達情緒。其實,家長只要冷靜下來,瞭解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用對方法,就可以幫助孩子趕走情緒小暴龍。


孩子最常哭鬧的幾個可能無非是生理、心理上的原因,或是需求未被滿足的時候。生理上,孩子會因為睡眠不足、肚子餓或身體不舒服而哭鬧,最常出現在兩歲以下不太會語言表達的孩子身上。心理上,孩子可能因為害怕、害羞、緊張,甚至挫折、分離焦慮等因素而哭鬧。要是孩子的需求未被滿足,舉凡:家長不買玩具、和同伴爭搶玩具,或是家長強硬規定時,孩子大哭大鬧也時有所見。家長若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的作息、瞭解孩子平時的個性,做好預防和事前教育,便能夠避免孩子在大庭廣眾下鬧脾氣。

當孩子出現哭鬧行為時,正是教導的最佳時機。家長遇上情緒小暴龍,難免會引燃心中的怒火,但是讓自己發脾氣,孩子反而也會學習大發雷霆的情緒,並不會改善哭鬧行為。而且,孩子多數是直接用大哭大鬧來發洩情緒,不像大人能以恰當的方式來處理,他們需要家長的引導才能正確地表達感受及需求。

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式處理,或對孩子進行機會教育:

1. 轉移注意力
針對兩歲以下年紀較小的孩子,其記憶和注意力較為短暫,可以利用其他物品讓孩子把玩,減緩哭鬧的情緒。或是透過誇張的表情、生動的語調,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

2. 親子溝通三大秘訣

針對開始能夠透過語言表達感受的孩子,可以利用以下方法。
  • 回應法:情緒高漲的孩子最適用的就是「安撫」,透過溫柔的表情、堅定的語氣,讓孩子知道我們陪伴著他,使他先稍微平息。
  • 同理法:試著描述孩子的情緒,儘可能說出他的感受,並且同理他,等到孩子情緒較為平穩後,詢問確切的原因。
  • 定位法:當孩子的引導者,心平氣和地引領他到正確的方向。例如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想買玩具,不過今天是要來幫忙買衛生紙的,等到你生日就可以買玩具了!」。

3. 離開現場,機會教育

若孩子仍然無法平靜,不妨先帶孩子離開人多的地方,給予彼此時間冷靜,等待情緒穩定後,告訴孩子以哭鬧的方式並沒有辦法達成目的,應該要如何正確表達感受。最後家長也要分享自己當下的心情,讓孩子瞭解哭鬧時大人的感受也會不好,多讓孩子同理自己的感受,孩子也較能夠去調整自己表達的方式。

我們都期許孩子在情緒裡也能學會愛,打罵、斥責都無法讓孩子學到。只有透過大人的陪伴、傾聽、溝通與教導,才能使孩子真正感受,進而學會正確表達情緒。假若,我們也是那則新聞中公車上的乘客,可以挺身而出,給予這位母親更多的支持與協助,也給懵懂的孩子一點時間平息與學習如何管理情緒。小幼苗的成長,需要我們的愛與包容!
回列表
免費聽力諮詢專線:
(北區) 0800

-

889881
(南區) 0800

-

800832
服務信箱:chfn@chfn.org.tw
北區中心 (02)2627

-

2877
114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0號4樓
宜蘭中心 (03)931

-

0525
260 宜蘭市同慶街95號4樓
南區中心 (07)286

-

0626
801 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148號10樓
中原中心 (03)265

-

8070
320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200號
臉書粉絲團 YouTube 人才招募
志工報名 立即捐款
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Children’s Hearing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A-cart電子商務 公益主機贊助:遠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