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2009.11.12
發表人:中原中心教研部林維真老師
融合教育是目前學校教育發展的趨勢,亦是雅文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推行的主要目標。「融合」指的是讓身心障礙兒童進入學校的普通班,和一般聽力正常兒童一起在同間教室學習的教育方式。如此的學習方式與環境,對於聽損兒的人格社交發展皆有正面的影響。
接受聽覺口語法訓練之後的聽損兒童,其實已具備與一般聽力正常兒童相仿的語言發展及溝通技巧,但是聽損兒童在學習融合的路上,或許仍會遇到一些困難與挑戰。雅文基金會教學研發團隊歸納了家長及學校老師面對聽損兒最常遇到的「聽能」與「溝通」兩方面的融合問題,提供以下具體的執行策略,以利孩子的融合發展。
一、 聽能問題:聽能是接收訊息的主要管道之一,但是對聽損兒童而言,舉凡助聽器或電子耳等聽能輔具,除了會放大主要的語音,也同時放大周遭的噪音。上課時除了老師的聲音外,還有如:孩童彼此交談聲、課桌椅移動時產生的摩擦聲、走廊上的喧嘩聲,或是教室內的迴音及師生同學間談話的距離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聽損兒童聽音的品質與清晰度。教師在面對班上聽損兒童的聽能問題時,建議可因應的策略有以下三點:
1. 請教師在上課時使用FM無線調頻系統,讓教師的聲音能夠透過系統直接傳送到孩子的助聽器或電子耳上,孩子對於老師的語音能夠聽的更清楚,對孩子的上課的專心度及老師的課室管理也相當有助益。
2. 聽損兒上課時的座位應遠離噪音來源,安排在中間靠前面的位置,不但能遠離窗戶外面的噪音,也能聽更清楚老師的聲音。
3. 老師可協助將較不清楚的聲音再重述一次,例如校園內的廣播、離聽損兒較遠的同學發言或需團體討論的主題等,讓聽損兒童能有再次聽清楚訊息的機會。
1. 請教師在上課時使用FM無線調頻系統,讓教師的聲音能夠透過系統直接傳送到孩子的助聽器或電子耳上,孩子對於老師的語音能夠聽的更清楚,對孩子的上課的專心度及老師的課室管理也相當有助益。
2. 聽損兒上課時的座位應遠離噪音來源,安排在中間靠前面的位置,不但能遠離窗戶外面的噪音,也能聽更清楚老師的聲音。
3. 老師可協助將較不清楚的聲音再重述一次,例如校園內的廣播、離聽損兒較遠的同學發言或需團體討論的主題等,讓聽損兒童能有再次聽清楚訊息的機會。
二、 溝通問題:聽損的孩子剛融合進入普通班時,部分孩子會因為溝通技巧的不純熟及較不適應團體生活的關係,造成與他人溝通及課堂討論時會較難掌握發言時機及主題,或是回應速度較慢或答非所問等問題。教師在面對溝通技巧的問題時,建議可因應的策略有以下四點:
1. 在說明注意事項或上課重點時,盡量以簡短清晰的語言呈現,讓孩子可以充分理解並且記憶。
2. 說話時要經常停頓等待,給予聽損兒較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並且可以用問問題或是請聽損兒重述的方式,確認孩子是否能夠理解老師說話的內容。
3. 上課時要問問題或是請學生發言時,詢問者可先叫聽損兒的名字,請他們注意聽,以提高孩子的專心注意力及溝通效度。
4. 盡量減少在吵雜環境下進行談話,如避免在廣播音樂播放或在下課時的走廊和操場上與聽損兒進行對話,選擇較安靜的環境和時間對話,聽損兒才能聽的清楚並做出適當的回應。
1. 在說明注意事項或上課重點時,盡量以簡短清晰的語言呈現,讓孩子可以充分理解並且記憶。
2. 說話時要經常停頓等待,給予聽損兒較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並且可以用問問題或是請聽損兒重述的方式,確認孩子是否能夠理解老師說話的內容。
3. 上課時要問問題或是請學生發言時,詢問者可先叫聽損兒的名字,請他們注意聽,以提高孩子的專心注意力及溝通效度。
4. 盡量減少在吵雜環境下進行談話,如避免在廣播音樂播放或在下課時的走廊和操場上與聽損兒進行對話,選擇較安靜的環境和時間對話,聽損兒才能聽的清楚並做出適當的回應。
「融合教育」的推行讓聽損兒童能在和一般同儕互動的環境中學習成長,並且接受最適當的教育及資源。讓聽損兒融入是雅文基金會長久以來努力的目標,同時也需要家人、學校老師和所有專業團隊的配合,大家共同為聽損兒努力,讓聽損兒的融合之路能夠走得更加穩定與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