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
發表人:馬英娟/聽力師
陪伴孩子看醫生,應該是每個父母必經之路,為了能讓病痛遠離自己的寶貝,各種網路搜尋、親友經驗調查絕對不可少,但是絕大部分的家長都不是醫療背景,對於搜尋到資訊的可信度有多高,難免存疑。又或是醫療院所的氛圍,讓就診的患者及家屬失去了平日的溝通技巧和自信,無法將心中疑問說出口。大人尚且會遇到困難,更不要說當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擁有自己看診,做好醫病溝通的準備,這恐怕更是一大難題。本次主題就讓我們以家長及小朋友的觀點出發,學習一下WOW就醫大補貼,並以聽力門診為例,說明如何更有效率地掌握醫療訊息,成功完成醫病溝通!
步驟一【W】事前準備寫一寫「Write down」
前往聽力門診時,最常需要討論孩子日常的聽能表現,但突然被醫生或聽力師問起,有可能會想不起來細節,最後輕描淡寫敘述後,該確認的都忘記了。因此,建議家長可以陪伴孩子養成寫下聽力日記的習慣,或許不需要天天紀錄,但可以把生活中的關鍵困擾記下來,如:最近孩子感冒了,日常生活常常要叫名字好幾遍才有反應;在學校體育課時,不小心被籃球打到頭,回家後有點頭暈的感覺,聽聲音也感覺變小聲了等,都可以讓孩子一一記錄下來。有了這份日記,回診時才能夠更具體地將關心的問題詢問醫師,避免事後懊悔該問的沒有問。同時在過程中,也是家長教導孩子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的好時機。為了讓孩子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症狀,並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擔憂,或許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讓他們扮演病人和醫生的角色,進行練習。角色扮演也可以用來培養孩子換位思考能力,讓孩子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尤其是當他們感到不舒服或痛苦時。
步驟二【O】就醫溝通做一做「Operating Skills」
除了家長於看診當下會跟醫療團隊溝通看診結果,更應該鼓勵孩子在就醫時,積極參與醫師的看診回饋及聽力師的報告解說,讓孩子可以對自身的聽力狀況清楚掌握,並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負責。當專業人員解說時,若聽到不明白的專有名詞時,可以禮貌地詢問對方該名詞的意思,而不要以微笑帶過,假裝自己聽懂了。詢問與確認的步驟都能成為孩子最好的示範,讓將來他們有能力可以做到自己完成醫病溝通。另外,如曾經搜尋過醫療新聞或網路訊息,也可以趁機跟耳鼻喉科醫師及聽力師確認資訊的正確性,澄清觀念,以避免誤信訊息而延宕了最佳治療與介入時機。為了幫助孩子能夠聽懂醫師及聽力師的建議,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練習方向。家長可以從小就開始教導孩子有關人體的知識,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如何運作,以及常見疾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例如: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有關人體的圖畫書或百科全書,或者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或科學中心。
步驟三【W】看診結束理一理「Wrap up」
看診結束後,建議應該蒐集已完成的聽力檢查報告及記錄下當日醫師及聽力師給的處置建議,這樣除了能幫助自己更確認孩子現在的聽力表現外,也方便將來回朔訊息,若沒有陪同孩子就醫的家人想要了解看診當日的情況,手邊也能有足夠的資訊可以分享。與家人分享及溝通完畢後,也需要思考專家給予的建議及訂定下一步協助孩子的必要措施。又因為這些處置方向都跟孩子息息相關,因此也鼓勵家長直接跟孩子溝通,幫他們心理建設,除了藉此協助他們接納自己可能出現聆聽困難,建立使用輔具的安全感外,也要訓練他們即時反映需求,才能讓問題得到充分解決。也需要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問問題,讓孩子養成好奇心和求知欲,敢於向他人尋求幫助。最後,家長還應該教導孩子如何尊重他人,讓孩子明白,即使是醫護人員也應該受到尊重。例如:教導孩子在與醫護人員交談時要使用禮貌用語,不要打斷或反駁他們的意見。
建立良好的醫病溝通 大人小孩都需要
我們身處的現代就醫環境已經與過去不同,在病患與家屬擁有更高自主權的同時,學習如何與醫療團隊溝通的技巧至關重要。而這個技能不侷限於家長學習,更需要將它傳承給孩子,讓他們建立自己的溝通能力。由於教導孩子醫病溝通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家長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相關能力,並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通過良好的溝通,孩子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與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從而獲得更好的醫療效果,促成真正的醫病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