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發表人:翁靜涓/聽能管理師

青少年聽力危機悄悄來襲
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2025年2月的發表,美國12至19歲青少年的聽力損失盛行率為15.2%。雖然許多聽損孩子在幼年時期已接受早期療育,能發展語言及應對學業,但進入青春期後,社交、情感與自我認同成為挑戰。此外,即使是聽力健康的青少年可能也會有錯誤的耳機使用及參加高分貝音量演唱會等習慣,使青少年面臨長時間暴露於大音量的風險,增加聽損的風險。因此,本文將討論聽力保健、聽能管理、聽覺輔具的重要性及相關資源;因此,本文將討論聽力保健、聽能管理、聽覺輔具的重要性及相關資源。
其中,「聽能管理」包含三個重要的面向:
- 聽能狀況的評估與掌握
- 聽覺輔具的操作與保養
- 聽力居家監控與定期追蹤
為了讓孩子時時刻刻都可以聽淸楚聲音,並學習開口說話,進而與他人溝通,良好的聽能管理是首要條件。
聽損青少年的現況:不只聽不清楚,更難以被理解
多數聽損青少年在幼兒時期參與過療育課程,對語音察覺、語法結構與句意理解有一定的掌握,但隨著年紀增長,在課堂討論或日常生活的社交互動中,仍可能面臨挑戰。由於聽力限制,青少年在多人交談、快速變換話題或背景噪音較多的環境中,較難即時掌握對話內容,或理解非語言線索(如肢體動作、表情變化等)。這些困難可能使他們在團體活動中難以跟上進度,或影響自我表達與人際互動。長期下來,可能產生被排除、誤解的感受,進而影響自信心等情緒困擾。
聽力不只是「聽得見」,青春期的耳朵需要更細緻的照顧
一、定期聽力檢查
健康聽力的青少年不一定會有聽力檢查的需求,但如果發現聽不清楚他人對話,或在吵雜環境常常會錯意,則建議可以前往耳鼻喉科請醫師評估及安排檢查。而針對聽損青少年,定期追蹤聽力是聽能管理的第一步,青少年、家長、老師與相關專業人員能透過定期聽檢清楚掌握聽力狀況,包括聽力的穩定性及是否需調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設定。此外,聽檢也有助於了解「優勢耳」與「劣勢耳」,認識自身的聆聽優勢與挑戰,以使輔具效益最大化。幼兒時期通常由家長負責安排聽檢與輔具保養,但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應逐步學習掌握自己的聽力健康,主動了解、追蹤並參與相關決策,擁有更多自身聽能管理的主導權。
二、輔具調整與選擇
進入青少年階段後,社交與人際互動成為生活重心,在噪音或多人談話中的聆聽需求也隨之增加。鼓勵青少年主動向家長或聽力師表達聆聽困難,可透過調整或開啟過去較少使用的輔具功能,如:自動/手動程式切換、音量鈕控制、降噪強度與方向性設定等,來提升複雜環境下的語音接收。
此時也是升學與學業發展的關鍵期。隨年級增加,雖然教室相對過往安靜,但由於老師走動講課及同學發言位置變動,聲源距離不穩定常使配戴輔具的青少年感到聆聽吃力。雖然老師通常已使用小蜜蜂或擴音設備提升音量,但對於聽損較重、語音辨識度較差,或有注意力及學習障礙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訊噪比仍可能不足。
因此,個人化的遠端麥克風系統(Remote Microphone, RM)是一個更有效的選擇。台灣多由學生自行保管並交給講課者使用,但青少年常因尷尬或擔心成為焦點而不主動使用,導致聆聽清晰度下降,師長也難以察覺。為此,在青少年定期聽檢時,建議進行噪音下的語音測驗,以模擬課堂情境,親身體驗RM系統使用前後的差異。當學生實際感受到聽清楚的重要性,而非單純因應家長或老師的要求,更能提升他們主動使用輔具的意願。
懂策略、用資源,每一刻的聲音都值得被聽見
一、個人溝通策略
以下溝通策略可使用在學校或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情境:
- 若可自行選擇座位,建議讓「優勢耳」面向老師;若由老師安排,應鼓勵學生主動說明自己的優勢耳,以便安排合適座位。若兩耳聽力相近,可選擇靠近前排的位置,提升語音接收表現。
- 在團體討論中,除將優耳朝向主要發言者外,若仍聽不清楚,鼓勵以具體提問澄清混淆內容,例如:「你剛剛是說星期四還是星期日?」可避免誤解並維持互動順暢。
- 若在吵雜的環境如餐廳或團體活動中,建議讓同伴坐靠牆、聽損者面向牆壁背對吵雜空間,有助於聽覺輔具收音並減少背景噪音干擾。
二、學校的支持角色
青少年時期常遇到同儕壓力、心理調適和升學準備等挑戰,因此校園中的輔導老師和輔導室尤為重要,能為學生提供安心的空間,並成為他們尋求協助的重要依靠。對於聽障學生來說,在就學期間也有一些可以申請和運用的資源,例如巡迴輔導老師、專業團隊的諮詢服務、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教育評估與學習輔導等等。透過這些資源,幫助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順利發展、發揮自己的潛力。
三、政府與社會資源的運用
政府與社會資源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經濟補助及輔具設備協助。其中,遠端麥克風系統適用於大專院校以下各級學生,皆可提出申請。進入青少年時期,需特別留意輔具補助規則:12歲前每兩年可申請一次,滿12歲後,補助間隔則調整為每四年一次。若聽力有明顯波動,導致助聽器效益不足,預計評估是否適合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時,需留意健保針對人工電子耳的補助年齡上限為18歲前!
陪聽損青少年一起聽見未來
青少年是個獨特的族群,他們的自我認同和社交發展正處於變化之中。除了適應聽損帶來的挑戰,還有許多似懂非懂的知識,可以透過專家和家人的引導來幫助他們理解與成長。在這個階段,聽能管理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良好的聽能管理,不僅能提升他們的聆聽能力,也有助於增強自信心與自我認知,最終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想知道更多聽損青少年如何聽能管理
請至 聽損青少年的聽能訓練:從依賴到自主的關鍵成長
參考文獻:
林淑芬(2022)。教室聆聽小幫手—遠端麥克風系統。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https://www.chfn.org.tw/resources/hearing-health/教室聆聽小幫手-遠端麥克風系統2022-08-11/
劉岳昀、鄭敘寧(2024年7月15日)。落實聽能管理,引導孩子接棒為自己作主【NO.45 一次看懂聽能管理】。雅文聽語期刊,(45)。 https://www.chfn.org.tw/resources/hearing-health/journal45-sw/
Wu, H. C., Neeff, M., & Lin, F. R. (2025). Prevalence of hearing loss among US
adolescents. JAMA Network Open, 8(2), e2458854. https://doi.org/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58854
Millett, P. (2015). Sound field amplification: Research summary.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Program, Faculty of Education, York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