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文 / 聽覺口語師:余函軒

當孩子想說卻說不清、想表達卻無人懂,你的心是否也跟著揪了起來?四歲的美美興奮地指著前方大喊:「啊樣!」,媽媽皺著眉頭問:「什麼?你再說一次。」美美努力重複,卻仍然無法讓媽媽聽懂她說的是:「大象」。最終,她又氣又沮喪地跺跺腳,悶著頭不再說話。
這樣的場景,你是否也曾經歷過?孩子明明有許多想法、感受和需求,卻因說話不清而無法被理解。在互動中被誤解、在學習中被忽略和頻繁糾正,久而久之,孩子的表達信心與學習動機也悄悄流失了……
認識「說話清晰度」
「說話清晰度」是指說話者所表達的內容,能被聽話者正確理解的程度。它不僅包含正確發音,還涵蓋語調、語速、斷詞等語言表達的要素(林郡儀與林桂如,2015)。當一個人說話時具備清楚的發音、傳遞情感的語調起伏、合適的語速以及在句子中適當停頓,才能使所要表達的內容清楚易懂,讓聽話者順利接收到正確訊息。
什麼會影響說話清晰度呢?
- 聽見自己,說得更好
要說得清楚,得先聽得清楚!如果孩子聽到的聲音經常是模糊、不完整的,就像拼圖缺了幾塊,孩子將難以模仿出正確的語音。對聽力損失的孩子來說,更需要具備「聽得出語音細節」的能力,例如:能分辨「書」和「豬」的不同、「牛」和「扭」的差異,才能說得清楚。
其實,當我們開口說話時,耳朵也在聽自己發出來的聲音,並和大腦記得的「正確聲音」做比較,才能進一步修正發音。這種監控自己發音是否正確的能力稱為「聽覺回饋」,就像是一面會說話的鏡子,幫助孩子慢慢調整發音並建立穩定的說話清晰度。如果孩子缺乏這種聽語音細節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就不容易發現自己說錯了什麼,當然也難以讓說話變得更清楚。
- 說話小種子--豐富的語言經驗
孩子在生活中「不斷聆聽」來學習如何好好說話。聽大人怎麼發音、句子應該在哪裡停頓、怎麼用語氣表達喜怒哀樂,這些能力都能從每天反覆的「語言刺激」中累積起來。如果孩子每天接觸到的語言刺激較少,累積的聽覺經驗不夠豐富,將會影響孩子學習說話的速度與技巧,可能出現發音不清、語句不流暢,甚至不容易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所以,不可小看日常的對話與陪伴,每一次用心說話,都是在贈與孩子寶貴的語言禮物。
提升說話清晰度的小建議
- 說話的冒險旅程,從準備好輔具開始
有聽力損失的孩子,應定期安排聽力檢查,並依據聽力狀況調整輔具設定。同時為了確保輔具功能良好運作,應定時保養、檢修輔具,使孩子能聽到清楚的聲音。
- 讓耳朵幫我們找到說話的方向
當孩子經常說錯某個音時,我們需先確認──是不是因為他聽不清楚這個聲音?在家裡也可以用簡單的方式來確認孩子的聽辨能力,例如:在桌上放小豬、書本和一張哭臉的圖片,請孩子指出我們說的「豬」是哪一張。這樣可以確認他是否聽得清楚「豬」這個音。如果孩子選對了,表示能正確辨識,那麼就可以進一步幫助他建立「聽覺回饋」的能力!方法很簡單:先模仿孩子的錯誤發音或聲調,再說一次正確的,例如:「你說的是『書』還是『豬』?」,讓孩子仔細聽聽看兩個音是否不同,並學習修正發音。這樣的練習不僅能讓孩子聽得更敏銳,也能一步步說得更清楚。
- 感官大集合,學得更快
幫孩子練習說話時,除了透過聽,還可以搭配視覺、觸覺等其他感官讓孩子更快掌握發音方式、語調、抑揚頓挫。我們可以把說話練習變成好玩的遊戲,搭配肢體動作示範語速節奏、觀察鏡子或合照中的嘴型等,幫助孩子不只用耳朵記住聲音,還能用眼睛看、用身體感受來加深印象,也提高孩子練習說話的動機與信心。
延伸閱讀:孩子說話臭奶呆?爸媽別著急,五個發音遊戲正確引導孩子!
- 自信地說,越說越開心
在練習說話的過程中,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勵與信心,以及真誠的回應。當孩子發出正確的語音,我們可以馬上給予稱讚或小小的獎勵,讓他知道「我做到了」的感覺。如果孩子反覆說錯同一個音時,我們可以先暫停糾正,並記錄錯誤的發音,以避免過度練習讓孩子感到有壓力或沮喪。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一次只針對一個目標音練習,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也比較不容易產生挫折感。若您想進一步了解說話練習的注意事項,或想找有趣的遊戲活動來練習,推薦參考《聽說自如 聽損兒輕鬆學說話》這本書。
- 讓說話像唱歌,美妙動聽
我們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繪本跟讀、打擊樂器等活動,模仿不同的語氣與節奏說話,帶孩子感受語言的抑揚頓挫、語速變化以及自然停頓的位置,像是模仿生氣的獅子說話,或用鼓聲搭配句子節奏,都能讓孩子更生動地掌握說話的流暢性。
- 搭配語言治療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和需求都不一樣,若您發現孩子在說話上有明顯困難,建議可以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專業的語言治療師會根據孩子的生理年齡和發展狀況,安排個別化的練習內容,像是加強吞嚥能力和嘴巴肌肉的控制,處理發音不清、口吃、嗓音等問題。透過這些有針對性的練習,能提升孩子進步的效率。
說話清晰度是自信表達與順利溝通的根基,讓我們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陪伴孩子練習,並透過有趣的遊戲活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使每位孩子都能自信、清楚地表達自我。
參考資料:
林郡儀、林桂如(2015)。學前華語兒童聲韻母發展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137:31-38